早安攀枝花报道(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 供稿)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芒果作为振兴乡村的主导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2600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5600元;居住环境也从以前的几十平米的小土房改建为现在几百平米小别墅。2019年,混撒拉村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一行在仁和区委统战部陪同下来到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家住村委会隔壁的农户李天翠和儿媳妇袁容正在自己的小别墅一间库房忙着打包、装箱、发货......



据袁容讲,2013年她从十九冶技校毕业后来到大龙潭乡一家企业上班,认识了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的小帅哥,从此便嫁到了混撒拉村。由于那家企业效益不好,便回家做起了电商,通过微信、抖音销售自家的芒果,客户络绎不绝,平均每年芒果销售收入达到30多万元。

混撒拉村支部书记曹加香介绍:1987年,混撒拉村便开始试种芒果,从以前只有两种芒果品种发展到如今的二十多种,早、中、晚熟品种齐全,错峰上市,从而稳定价格。村里每年免费为芒果种植户开展一至两次芒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科学种植、管理能力,从而保证混撒拉村芒果品质。现在芒果种植面积达19800亩,2019年全村芒果产值达到51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600元。
小土房变成小别墅
李天翠的小别墅花了100多万元修建,主要依靠村上发展芒果产业带来的收入。在混撒拉村,象李天翠一样修建小别墅还有20多户。放眼远望,一栋栋小别墅点缀在万亩芒果林中,成为了乡村振兴标志建筑。

别墅外,平整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道路两旁栽种的花草随风飘摇,淡淡的花香让人神清气爽。垃圾分类集中点错落有序,这里不再是传统农村小土房、泥巴路,仿佛变成了森林公园。

李天翠说:“现在的农村富裕了,公路通到了家门口,户户都有摩托车、小轿车。环境也变好了,垃圾要分类,统一回收、统一处理。原来农村的臭毛屎坑改成了现在的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曹加香介绍:混撒拉村集中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通过厕所革命,对全村旱厕进行排查,改造成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并对相对集中的农户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循环利用。村路和农户家门口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桶,大家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下一步,混撒拉村将万亩芒果林结合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芒果鲜果销售与深加工结合,延伸芒果产业链,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让村民们收入稳定,生态宜居,实现全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