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早安攀枝花

热图推荐

米易龙华村:依托优势,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复制链接]

2020-8-21 11:02:51 33189 0

于凤成 发表于 2020-8-21 11:02:51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于凤成 楼主

2020-8-21 11:02:51

米易龙华村:依托枇杷产业优势,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早安攀枝花报道(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 供稿)米易县龙华村位于草场镇西面,距县城9公里,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有973户3673人。近年来,龙华村依托枇杷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等,是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九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暨产业论坛现场参观点。

做精枇杷主业
2004年以前,龙华村产业结构单一,主业不突出,专业性不强,大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低下,村民只能解决基本吃饭问题,是远近“闻名”的县级贫困村、落后村。2004年适逢龙华村党支部换届,在县委和乡党委的感召下,外出打工的优秀农民工杨利贵回到家乡参加换届选举并顺利当选。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先行先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研发枇杷实时控花技术,成立枇杷协会,创新果农教果农的培训模式,逐步带动了一批敢想敢干的村民连片种植枇杷。目前全村有71%的农户种植枇杷,种植面积达到7000余亩。 IMG_1788.jpg
为促进枇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村“两委”按照群众工作“七步议事法”,制定“诚信红线”制度,明确“五个不准”,界定“红线”严格奖惩,有效解决过度使用农药、提前上市扰乱市场等问题。同时,为有效破解灌溉管理难题,与用水者协会共同制定《高效节水“阳光灌溉”制度》,采取村组联户管理模式,明确管理员和群众在水池、管路等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中的权责义务,建立“管水员竞争上岗制度”“投工投劳保证金制度”,规范灌溉水资源管理,全村高效节水覆盖面积已达7000 亩,实现枇杷种植区全覆盖。 IMG_1793.jpg IMG_2172.jpg IMG_2436.jpg
产业发展起来后,为进一步提升效益,村党总支一方面牵头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推行和“党组织+电商”销售模式,网上运营直接助农增收达200余万元,村内70余家网店平均盈利4万余元,最高盈利60余万元。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注册“多美龙华”农产品商标,实行产品追溯机制,延伸枇杷产业链,在村内就近加工枇杷膏、枇杷酒、枇杷茶等农产品。结合枇杷文化,制作系列文化创意类产品,推动产品变商品。如今,通过种植枇杷,全村已由原每亩不足2000元收入的纯粮食模式,转变为每亩10000-30000元的高效经作模式。2019年全村枇杷产量2312吨,销售总收入达7400余万元,枇杷销售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达144户,占全村农户的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479元。     

发展枇杷生态游

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一行来到龙华村采访,车到龙华村游客接待中心,“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的标语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枇杷漫山遍野,一株株枇杷树撑开浓绿的大伞,在枝叶扶疏的间隙,漏进丝丝缕缕的淡光,如雾似纱,增添了乡村的宁静和神秘。 IMG_1784.jpg IMG_1843.jpg IMG_2375.jpg
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告诉我们:米易县高度重视龙华村枇杷生态旅游开发,2019年县委、县政府投资4000余万元,高质量建成了米易生态枇杷园,园中建有农耕文化园、花道、风车长廊等特色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叶型和枇杷型休憩亭、观光厕所、停车场、民宿等服务和旅游设施也已经完善,今年枇杷生态园被评为了3A级景区。 IMG_2461.jpg IMG_2385.jpg
随着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化,龙华村党总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三会”“五员”和“红旗团队”,大力整治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等陈规陋习,引导村民摒弃“相互攀比”“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靠要”等不良风气。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村“两委”又制定了“行为规范十条”,列出负面清单,整治乡村不赡养老人、侵害集体资产等行为。与此同时,加大了对“最美家庭”、米易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和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以先进促后进,以典型带动普通,全面提升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IMG_1929.jpg
在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村两委采取打扫卫生政府“不包揽”、公共区域“排轮子”、垃圾清运“凑份子”等方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群众自发参与环境整治,主动参与道路花化、美化,探索形成了“村上花钱搞卫生要约谈”“只有村组干部参与要扣分”等生活垃圾治理每月评比机制,将村道社道、文化院坝等公共环境责任划分到每户农户,按照“谁污染谁付费”“户投村补乡奖”的原则,每月“排轮子”定期打扫,极大的提升了村民共建家园的集体意识和爱护劳动成果意识。 IMG_2397.jpg
如今,龙华村依靠枇杷致富,一栋栋破旧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房,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也被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替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优势的产业、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风,不断吸引着社会资本和各类人才的涌入,从前那个县级贫困村已不复存在,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龙华村是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谐相处的魅力村庄。
IMG_2027.jpg
IMG_2091.jpg
IMG_2254.jpg
IMG_2284.jpg
IMG_23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百宝箱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