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昔格达村: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群众共富
早安攀枝花报道(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 供稿)“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 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抓住城市短途旅游机遇,打造文化田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筑巢引凤,积极探索,多模式、多渠道助力群众共同致富。2017年11月,昔格达村获评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2020年4月,昔格达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打造文化田园 壮大集体经济 “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很难为乡亲们办事。” 昔格达村党总支书记杨佐元深有感触。“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助力群众共同致富?”也是杨佐元 一直思考的课题。
红格镇昔格达村距红格温泉度假区仅3.0公里,距市中心和盐边县新县城均30公里,随着红格镇打造阳光休闲体育集镇和红格温泉度假区的建设,其较好的区位条件给昔格达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带来难逢的机遇。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中央的部署,攀枝花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是省上的安排,村里建设文化田园是条符合政策的好路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镇党委政府也全力支持,建得越快越能够抢占发展的先机。”对于村民的疑虑,村支两委耐心解释。
2018年7月,昔格达村支两委连续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大会,向全村5个村民小组的全体村民通达了一个消息:村里准备利用村集体资金打造文化田园。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在集体的努力下,不到一个月,昔格达村大龙塘组52户农户便以每亩土地3000元的价格将自家的承包地共计83亩流转给了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经济用地。 尽管大家还有一些顾虑,但要发展必须变革,要变革必须搁置争议,昔格达村支两委决心已定。按照全镇乡村振兴的思路,用省道S310复线大龙塘组这片土地建设文化田园,预计总投资470万元,以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撬动上级配套资金100万元,昔格达村特色文化田园项目在2018 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杨佐元向攀枝花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一行介绍,昔格达村文化田园项目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休闲功能区,占地约30亩,包括1815平方米嬉水游乐水池区、沙滩区、餐吧休闲廊、茶吧休闲廊、亲子厨房、户外烧烤廊、配套公厕及停车场等7个功能区块,与大龙塘组新村聚居点形成吃、住、玩、购一体化;另一个部分是项目的种植主体——花田板块,占地约50亩,栽种粉黛、鼠尾草、红色美人蕉、花菱草等近10个品种的花草,与就近的田地果蔬形成观光游览区。剩余3亩地建设采摘区。2019年3月4号开园,相继举办了泼水节、相亲大会,每天的人流量3000至4000人,到19年年底各项营业收入达到380万元。
筑巢引凤 助力群众共同致富
如何在盘活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又能让老百姓长期受益,村总支书记 杨佐元聚众力,汇众智,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一起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昔格达村文化田园的成功开园,引来了攀枝花格美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入住。2019年4月,该公司将昔格达作为全国艺术创作红格写生基地,与昔格达 村签订了20 年租房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第一期将昔格达新农村的闲置住房15000 平米按每平米100 元的价格租赁该公司,以后每五年涨一次房租,直到每平米180元的租金。攀枝花格美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入住以来,村民房租年收入最少的达到2-3 万元,最多的达到7-8万元。
2011 年,昔格达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2013 年建成113 户,总建筑面积达到30000 余平米,村民们实际居住面积仅需5000 多平米,闲置25000余平米。为了让村民闲置房产得到有效利用,昔格达村考虑过民宿、康养,而且村容村貌做了大力改善以吸引外地游客入住。
环村而行,一条条通村道路纵横交错,沿路绿化带的草坪、花园、花坛整齐而别致,垃圾箱整齐排放。一年四季,这里绿意葱笼、鲜花争妍。漫步在洁净的道路上,路灯彩灯交相辉映,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有了集体经济,就可以给老百姓办一些事实,比如每年从集体资金中为村里考取的大学生作一些鼓励,另外还可以用一部分资金出来搞环境卫生评比,购买一些炊具、扫把、洗衣粉等,发给卫生搞得较好的农户。”杨佐元接受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采访时说。 下一步,昔格达村将结合农文旅一体化,产业规范化,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