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渔门镇是盐边县中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百里生态长廊的江南梦里水乡,被赞誉为“攀枝花小江南”;小镇总面达506平方千米,下辖10个村(社区),境内有45平方千米水域的岛屿风光,镇上东、西、北三面临水,千百年来始终滋养着沿库区两岸人民,并赋予了渔门小镇百姓勤劳、敢干、执着的奋斗品质。近年来,渔门镇聚焦新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扣农文旅融合 丰富地域特色游客出游,希望能够走一走、歇一歇,而民宿就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让游客可以停留下来,体验当地文化,享受当地美食,助力当地发展……渔门镇明确了让小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不断挖掘、建设特色旅游点,打造并发展了一批特色民宿,带动旅游进一步发展,为乡村振兴装上了“民宿产业发展”的引擎。 2016年,一家坐落在渔门镇三岔口湾庄桥头,拥有美式乡村庄园风格,集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度假酒店——风车坊,正式开门迎客,这里融青山碧水,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质朴自然的环境和山村景观交相呼应,符合都市人对原生态山村的诉求。 自酒店开业以来,小镇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观光客,这片美丽的地方逐渐被人们熟知,专门来渔门镇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为游客留住珍贵“乡愁”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2020年,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渔门镇引进了攀枝花首家以露营为主题,集“娱乐+度假+康养”的田园康养帐篷主题客栈——渔门小聚,一个个现代化简约的帐篷客房 “藏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点缀于渔门镇山水之间,民宿凭借着“一拉开窗帘便可看云舒云卷,躺下便能望繁星点点”的特色,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式居住,这里也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渔门小聚夜景
随着民宿产业的壮大,特色民宿在渔门镇“多点开花”,小镇收到了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农村经济结构也随之转变。从留不住客到一房难求,渔门镇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配套 乐了游客富了村民特色民宿、酒店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在留住游客的同时,要让游客吃得开心、玩得尽兴,才能吸引更多回头客,小镇的旅游才能“活”起来。 为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渔门镇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载体,通过“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依托二滩风光、特色水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精心培育出高坪村龙树组1500亩桑园、双龙村荒田组“同圣桑葚”采摘基地、二滩库区“杨家园子万亩枇杷基地”等乡村采摘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园区采摘+民宿打造+民俗娱乐+农产品采购”一条龙的融合发展新路子。
桑葚采摘园
近两年渔门镇正着力进行观光采摘园等项目的建设。投资228万元建成标准化桑园暨桑椹采摘体验园1900亩;投资100万元建成标准化芒果基地3000亩;投资50万元在犀牛村开展芒果专业合作社试点,试行芒果产业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模式……如今,渔门镇又开始谋划建设首个枇杷观光采摘园,引领农民依托休闲观光,旅游采摘发家致富,为农民打开新的致富大门。 目前,采摘园的规划图与施工图已经绘就,该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待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有效增加小镇的人气、商机,带动全村的枇杷销售,丰富二滩库区沿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内涵。
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事可干、农民有钱可赚。如今,渔门镇正在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下一步,渔门镇将继续依托田园风情,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小镇真正成为山水作底、产业为骨、特色铸魂的“江南梦里水乡”。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2229436942@qq.com
记 者 :周 娟 朱茂兰 编辑 :吴源洪丨审核 :马 翠 胡 茜 监制 :韦春景 山水盐边 本文来源:山水盐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