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绿野飘香。6月的米易,山间田野一片苍翠,万物生机盎然。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县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特色农业的华丽蝶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依托区域优势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建县初期,我县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生产方式陈旧,作物品种单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农业迎来了快速发展,1984年,我县被确定为立体农业试点县。 我县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年均气温20.5℃、日照2700小时,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生产的很多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特点,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我县依托区域优势,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打造产区明显、层状分布、各具特色的“三带十园”发展布局,建成稻菜粮经复合产业基地10万亩、早春枇杷基地4万亩、晚熟芒果基地20万亩,培育省三星级园区1个、市星级园区4个。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建成米易县现代农业大数据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农科院、热科院、川农大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品种攻关及成果转化,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稻菜轮作基地亩产值达3.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8万元,被评为全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切实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进程,为更好更快地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基础。
以“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电商”为重点,相继建成投资超过200亿元的益满达国家级休闲渔业度假基地、米易梯田、东方太阳谷、枇杷生态园、红旗河坝花卉产业园等数十个产业融合项目。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全域全龄全时阳光康养旅游品牌在全国成功打响,到米易过冬的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出“村村爆满、一床难求”的喜人景象,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群众新的增收致富渠道。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的又一大特色。我县相继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南菜北调基地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荣获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描绘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成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催化剂”。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农村美”成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一把“金钥匙”。生态宜居的美丽画面在米易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撒莲镇禹王宫村,风貌打造让这里焕然一新,以前荒凉的田间地块变成了现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小区里整整齐齐的红瓦橙墙,房前屋后花香四溢,如诗如画,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我从小生长在撒莲,从小到大一直看着撒莲的变化,小区里面鸟语花香,树木花草都非常好,我们生活在这里也很幸福。”禹王宫村村民刘莉笑着说。 撒莲镇禹王宫村只是我县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在农村人居环境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大行动”,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4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8个,配备垃圾收运车辆53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7%。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治理体系,在全县推广整治费用“一元众筹”、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等一批接地气、愿参与、重实效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乡村路面干净整洁,路边绿树成荫,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了农村的环境,更美了农民的心。
依靠党的好政策,我县的农村经济、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农业生产从人拉牛耕升级到运用大数据、农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从“望天收”的低产田升级到高标准农田;从粗放生产到绿色生产,从农田单一种植到乡村多元化的发展。 2020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78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3447元和4649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平均幅超过9%,收入达200万元的农户达1000户,收入达100万元的农户超过2000户。 记者:张 蕾 编辑:谭 鑫 审核:汪 洁 监制:王 莉
法律顾问:庄学飞 新闻热线:19982393815 本文来源:阳光米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