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做的一台手术,让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李得彬记忆犹新。
尽管李得彬做过上千台脊柱外科手术,但这算得上是他从业以来遇到过的最大挑战——病人的颈3、4椎间的脊髓受到严重压迫,接近承受极限,甚至一次大幅度的摇头都可能导致瘫痪。
虽然手术能有一线希望,但无论对患者还是主刀医生而言,都是一次输不起的“赌博”。
尽管困难重重,也明白面临的巨大风险,但李得彬说:“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经过精心准备,李得彬和他的团队决定采用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的方式,分两次手术对受压迫神经进行减压治疗。而通过椎管扩大解除神经后方极限压迫状态的第一次手术则决定了治疗成败。
据介绍,脊柱内镜微创手术被称作是在神经上“绣花”,手术过程非常繁琐,对主刀医生手上操作的精细度、娴熟度和专业度要求极高,所有在神经上的操作都只能通过一个内径仅为3.75毫米的空间内完成,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造成病人永久性瘫痪。
“很难从手上感知我们所碰触的神经的力量,在操作解压的过程中,留给我们的空间十分狭窄,真的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李得彬回忆说,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之前生活全靠轮椅的这名患者,获得了健康生活的权利。
从事脊柱外科治疗十年,如今的李得彬依然坚守第一次站在手术台前的严谨。在李得彬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为一个又一个患者撑起脊梁,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赞扬。
来源:攀枝花日报 责任编辑:李可 审核:梁隽 转自:攀枝花日报 (侵删)
|